Friday, June 24, 2011

Voctoria單車遊




各位看倌大家好:

  很久沒和大家見面了,首先感謝Andrew提供Tour De Victoria的訊息,我原本想又是Gran Fondo Canada搞得自行車活動,我連地圖都還沒看懂,便收到教父Boon哥的email,要和教皇一起報名,真是帥先士卒,在這春暖花開的春天,投下一顆震撼彈,不過又是雷聲大,雨點小,大夥反映泠淡,可能是怕坐船,教皇Anthony以61歲高齡,挑戰Tour De Victoria 140公里,庇美台灣的”菜籃伯”,小弟我是深感佩服。

   教皇教父都叫了,到底去不去,要在現實與理想中做決定,看了Tour de Victoria網站三天,GPS地圖都畫好了,原本想從家裏出發,騎去坐Ferry,再搞個240公里的epic ride,不過這樣的夢幻旅程,怎麼能少了我們的阿Ming哥,好不容易等到老婆放假,老媽打麻將,即刻傳了簡訊通知阿Ming哥,阿Ming哥也就爽快的答應,大師Yildare在得知消息後,也要插一腳,就這樣,三人出擊挑戰維多利亞。

   坐了7點的BC渡輪,在8點半準時到達Swartz Bay碼頭,以往到陌生的地方騎車,全靠 Garmin edge 500 的 course 功能,先在電腦把路線規劃好,當然這次也不例外,不過一出碼頭,怎麼回事,地圖不見了,我還以為是我的 Garmin 出了問題,和阿Ming哥檢查後,連他的也是一樣,天啊!原來我們錯過了第一個轉角,騎錯方向,Garmin不能顯示正確的方向,路線便消失在螢幕上,不過還好以前乳鵅吃得不少,憑著第六感辨別方向,還難不倒我,繞過了維多利亞機場,便從W Saanich Rd南下,右轉Willis Point Rd 就開始一路辛苦的Rolling hill, 一波接著一波,不過山林間的小徑,陽光、樹蔭、鳥語花香,宛如歐洲田園景色,也忘了辛苦,大師Yildare爬坡不是強項,早已落後,我和阿Ming哥在半路等他,還不見他的蹤影,不一會卻傳來大師在大叫”好爽啊!Very Good!" 我原本還以為他中邪了,不過等他到了,一直說這bike route實在太棒了,各位,這路線好不好?不用我再多解釋了吧!不過我還是要說一句:「Yildare大師,您可不可以下回騎快點~..」。

   半路在Wendy's用餐後,又被GPS帶著團團轉,看錯顯示的路線,又繞了一大圈,回到午餐地點Wendy's,在騎回正路後,又碰上道路施工耽誤了近20分鐘,為了趕上5點的渡輪,只好放棄東邊Ocean side的路線,直接上Highway 17, 總算在渡輪開船前5分鐘到達,回家了。

  最後,大師Yildare在半路騎錯路,以總共135公里,打敗我和Ming的134公里,可謂出奇招,教皇說大師今天騎得慢不能怪他,因為他在前兩天和教皇、教父在Richmond練車,從Timothy coffee一路帶到9號路 , 逆風下還能一路帶頭衝到時速40公里,不過一星期只能發功一次,要再等一星期才會有奇蹟出現。據我推算,他在下星期二前應該是"沒力的",想要擊敗他的隊員,請把握時機,好了,不多說了,下次再見了。

Tuesday, March 24, 2009

追加報導 - 大內高手Yildare 解體

報告教皇Anthony:

   咱們的大內高手Yildare為一雪前恥,今天約我去Mt Baker滑雪,怎知全球暖化、天氣異常,Mt Baker山頂竟然大雪紛飛,大概是今年我滑雪遇到下雪最大的一次,整個滑雪場積雪厚達30公分,從山頂滑下來,細綿綿的powder被滑雪板打起來,噴得全身上下都是白色的雪花,板子被雪撐起來,好像在飛一樣,有很地方還沒有人滑過,我從山坡衝下來,很像heli ski一樣,在厚厚的virgin snow上滑行,除了看到有些Powder Ski的人還可以雪地上與我翻山越嶺,跟大內高手Yildare一樣的skier,多數深陷雪中,跌的跌、倒的倒,哀鴻遍野,呻吟聲不斷,今天Mt Baker又被我們滑雪板給攻佔了,我建議Yildare去租一套Powder Skis來試試,不過他還是鐘愛他的"倚天劍",硬是要在這軟綿綿Powder和我過招,我不費吹灰之力一路滑到第8號chair lift,回頭看Yildare,只看到像花生米大的他,遠遠的從山頂下來,不過他在最後一個坡,轉到腿軟,還被powder噴到臉,判斷錯誤,眼看著他兩腳一開,從山坡上滾到山下,ski和ski pole飛落滿地,就像是飛機解體一樣,倒在雪地上,整整三分鐘無法動彈,就這樣右腿的三頭肌扭傷,Chair lift的工作人員也呼叫救護人員前來,載他回White Salmon Lodge休養,Yildare說總算坐到snow mobile,坐到就是賺到,也因時間剛過下午一點,Mt Baker office不給他半日的lift ticket,給他免費的營養午餐,而我只好獨自一人消失在山林中。
 
   Yildare也趁療傷的時候,到樓下買了一條40% off的雪褲,腳扭傷了還是要shopping,真是太佩服他了。"雪上飛"的Simon請你不要笑,快去買套powder skis吧!



右腳痛啊!
 

第一次坐snow mobile,太棒了!
 

嗚~我的"倚天劍"啊... 阿Kuan的"香蕉刀"太厲害了..
 

老兄請你開慢點! 我可不能再摔第二次
 

冰敷右大腿,三天不能滑雪騎單車

Monday, March 23, 2009

Sun Peaks 太陽峰滑雪記






各位看倌大家好:

   Sun Peaks Resort位在Kamloops以北約50公里的地方,在1993年7月之前,太陽峰(Sun Peaks)以當時它最高的托德(Tod)山命名的滑雪場為眾人所知,第一個chair lift,也就是Burfield Chair在1961年開始營運,不過在1968年卻被大火焚燬被迫關閉兩年,在1992年時Tod山被日本東京有線電視公司買下,與BC省政府合作,並把鄰近的 Mt Morrisey, Mt Sundance開發為大型的滑雪場,由於此山區每年日照平均超過2,000小時,在1993年後以Sun Peaks命名,繼BC省的Whistler和魁北克省的Sutton之後,Sun Peaks成為加拿大的第三大滑雪場,也是奧地利(Austrian)國家滑雪代表隊的北美訓練場地。滑雪的困難度以綠色、藍色、黑色的滑雪道分為初級、中級和高級,在Sun Peaks也以Mt Sundance最為簡易,再來就是Mt Morrisey,及黑色滑雪道最多的Mt Tod。Sun Peaks曾被評價為最佳的家庭滑雪場,每一位家庭成員,都能輕鬆的找到他所喜愛的滑雪道。

   每年的三月中旬,是加國例行的春節假期,Boon哥滑雪板俱樂部,在咱們英明的滑雪板教皇Anthony及教父Boon哥的領導下,吸收了不少家族成員,Boon哥常說:滑雪的精神,在於鍛練強健的體魄,接近大自然,也是最佳的親子活動之一,好像沒有小孩子不愛滑雪的,鄰近溫哥華的滑雪場,每到春假往住人滿為患,所次今年的滑雪團訓,還是選在400公里遠的Sun Peaks舉行,此行還有新成員我的姊姊Judy及其家人,我們為了節省住宿費,早上五點出發,大概在九點半就能抵達滑雪場,滑完雪才到旅館Check in,一般遠距離的旅程,一定要注意下個加油站還有多遠,還記得去年第一次去Sun Peaks,想說過了Hope市的下個出口才加油,沒想到下個加油站在120公里遠Merrit市,而且從Hope市到Merrit市的五號省道,常碰到下雪,就怕車子沒油停在路邊,去年在去Merrit市的半路有收費站,我車子的加油燈早就亮起,問了收費站的阿婆可不可以賣點油給我,阿婆說她只負責收費她不賣油,我問她最近的加油站有多遠,她跟我說我剛好開到一半,往前60公里或是往後60公里才有加油站,看著眼前大雪紛飛,零下十度,內心的恐荒不可言語,不過阿婆也好心的給了我Merrit市拖車公司的號碼,她跟我說住前下坡路段多,而且開的愈靠近Merrit市,拖車或補油費較低,我只好聽了阿婆的建議,一路衝衝衝,下坡也不敢多踩油門,就這樣頂到了Merrit市的加油站,車子也正好熄火,真是好險!好險啊!

這輩子都不會忘記的加油站

   在五號省道的山區路段,天氣不隱定,常遇見大霧或下大雪,路旁也有加載雪鍊的告示牌,由於我清晨出發,太陽還沒出來,途經山區沒有路燈,公路兩旁一遍漆黑,前後左右一台車也沒有,感覺十分孤寂,有時會碰到貨運的大卡車,輪胎常會挾雜一些碎石頭,儘量不要跟在他們後面,被濺起的石頭打到擋風玻璃,肯定會裂了好幾處,不過在破曉時分,天微微亮起,兩旁被雪覆蓋的山林道路,一遍銀色世界,美不勝收,等到太陽昇起,金黃色的陽光照在雪地上,報告教皇,我感覺我重生了。過了Merrit市便進入的Kamloops市,原本一遍雪國景象,變成繁華的市區,我們今年決定下蹋Kamloops的Holiday Inn,雖然沒有在Sun Peaks裏的旅館可以Ski in、Ski out那麼方便,不過各有各的好,在從Kamloops往上開65公里,便到了我們的目的地Sun Peaks resort。


   到了Sun Peaks便以無線對講機(Bestbuy有滑雪專用45公里),即刻與教皇、教父連絡,在Sun Lodge與大家會合後,立刻上山,幽靈騎士Simon早已藏身山林,埋頭苦練他的"獨弧九劍",他又不帶對講機,除非等到滑雪場關門,否則絕對看不到他下山,他在月初考到Ski教練執照,想要學Ski的隊員,麻煩請跟他連絡,老少不拘。上了山,首先要去的一定是眾所皆知的5 miles,小朋友的最愛,平坦寬闊的滑雪道,好像溜滑梯一樣,教皇夫人Louisa也親臨現場,咱們教皇Anthony開心的嘴都合不攏了,也剛好碰到教皇夫人Louisa的生日,可以一邊滑雪一邊過生日,非常浪漫,咱們教父Boon哥更是孩子們的大家長,Boon哥說有時看孩子們愈滑愈好,比自已滑還要快樂,自己的技術也感到進步了,正所謂"教學相長"。我可沒孩子們那麼好運,當初和教皇從藍色滑雪道學起,再來就是和大內高手Yildare和幽靈騎士Simon,專跑黑色滑雪道,他們兩個還特別喜歡滑饅頭moguls,軟的不滑還專挑硬的滑,幾個月下來,我的老婆和小孩都不跟我滑了,我要帶他們去藍色滑雪道,他們卻說那是黑色滑雪道,信用破產,這就是和Ski的人去練Snowboarding的下場啊!

教皇說:4 bananas !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大雪山碰到幽靈騎士Simon,一場惡鬥再所難免,要拿上回打嬴大內高手Yildare的屠龍刀有點困難,這次改用"香蕉刀",Lib Tech的Skate Banana可是今年最紅的板子,它最獨特的地方就是在板邊的金屬,以波浪型取代傳統的弧型,看到網路特價$399立刻買了一塊,到Sumas去拿的時候,看見Mt Baker的廣告$299還加Bindings,心頭一陣悶,不過到了Sun Peaks看見教皇也買了Banana,我的判斷和教皇是一樣的,再來就是Ride Contraband Bindings,鞋頭Y字型的Strap,不但使穿載更加簡便,反應也較靈敏,還有一點就是重量減輕了,雙腳再也沒有以往的沈重感,測試結果相當不錯。當日與幽靈騎士Simon大戰的結果,差不多是不分上下,"香蕉刀"和他的"獨弧九劍"打成平手,下回再戰。

   Mt Tod的Burfield Chair也大概是我坐過最長時間的Lift Chair,竟然要20分鍾之久,在零下十度的環境,差不快要變成冰棒,到了山頂"Top of the world"標高2,080米(6,824ft),向下俯看,山腳下的Village跟玩具屋一樣,,我問幽靈騎士Simon待會要到那去?他打開地圖只看見"黑色的",報告教父Boon哥,下回您開藥給他的時候,除了開些"下山騎車就會咳嗽"的藥,再開些"可以看見綠色和藍色"的藥,再與教皇、教父合影後,便和幽靈騎士Simon又消失在"黑色的"滑雪道中。

 
Boon哥滑雪板俱樂部 - Sun Peaks集訓成功!

   在回溫哥華的途中,聽到廣播說Mt Grouse有18公分的新雪,當然隔天又和幽靈騎士Simon與大內高手Yildare一同上山,他們這回以二打一,不過碰到18公分的Heavy snow,整個山頭就是Snowboard的天下,報告教皇Anthony,只見幽靈騎士Simon的Ski插在半山上,而大內高手Yildare只在"藍色滑雪道"中打轉,我的"香蕉刀"大穫全勝,Oh yeah!最近聽Yildare說他也開始學snowboard,Winkle、Eddie、阿Ming哥及各位隊員,您們還等什麼?請儘快加入"Boon哥滑雪板俱樂部"的行列吧!

Friday, March 13, 2009

Gran Fondo San Diego




各位看倌大家好:


Official Colnago Cycling Event in USA

   Gran Fondo義大利文就是Big Ride的意思,也是長距離、非競賽類、規模較大的單車活動,也是義大利傳統的單車活動之一,在法國則被稱為"Cyclosportives"。此活動的目的就是希望開放給對單車運動的熱愛者和數以萬計有能力的車手參與。雖然不是比賽,但大會也給予每位車手計時晶片,以確保車手能完成整個路線,而且在某區段設立爬山計分路線,給予車手自我挑戰。此單車活動通常也是各大廠商與車手最佳的交流場所,有不少免費的贈品及試用品,主辨單位也提供完善的急救站及道路支援,不管你是為什麼而來,Gran Fondo將帶給你一個難忘的單車之旅。

   講起了Gran Fondo不得不從年初時RSVP報名講起,通常RSVP的單車活動,由於有名額限制,不到十天內就額滿,今年特別在元旦前夕通知隊員提早報名,除了品酒大師Michael Lam在第六天忽然酒醒,想要報名,不過為時以晚,又得再等一年,希望您明年在第五天清醒,報名成功,其餘隊員無人回應,反倒是去年和我一起單日騎完STP的"鬼佬騎士"Kevin等三人,友情參與,還附上Gran Fondo的超連結,光是看到Colnago辦的,怎麼可以不去,於是在與家人溝通、談判、妥協之後,立刻報名參加,就這樣一個夢幻的Gran Fondo San Diego單車行就此開始。

   再次感謝阿Ming哥與Helen姊的熱情參與,一般只要是爬山的活動,叫阿Ming哥準沒錯,原本他還要考慮考慮,我馬上告知還有"高高、白雲"可看,高高和白雲可是在聖地牙哥知名的大熊貓,也是San Diego Zoo的鎮園之寶,大熊貓的魅力不減,阿Ming哥一口就答應了,對於不能去的隊員,動物園也提供網路現場Live直播,一睹大熊貓迷人的風采。其實旅居國外,要見親人一面很難,這次藉Gran Fondo之行順便南下LA見小叔一面,可以騎單車又可以探親,真是一舉數得。


高高與白雲

   一般遠距離的單車活動,單車的運送問題比較麻煩,加拿大和美國屬同一系統,航空公司的規定大同小異,單車裝箱以大件行李計算,收費約$75美金,如果以郵寄方式,約在$60美金左右,大多數的旅社也有代收的服務,我為了避免上飛機前煩索的飛安檢查,決定以陸運送單車下LA,向Caps Cycle要了免費的厚紙箱,將單車包裝好,隔天拿到Point Roberts的Letter Carrier郵寄(記得向加拿大海關先行登記,只要兩分鐘),櫃台小姐用尺量了一量,電腦估價要美金$132,因為趕時間,只好先付錢走人,回家後愈想愈不對,上"google"查詢,原來是箱子大了5寸,要加收Oversize的費用,我的媽啊,連忙打電話回去留住包裹,第二天回到店裏,把一箱切成兩箱,輪子和車架分開寄,變成美金$67,回家後再"google"again,網路的前輩說應該兩箱綁成一箱,可以再省美金$20,心頭一陣悶,櫃台的胖小妹,妳怎麼都不早說呢?在此之間聽阿Ming哥說Nashbar有Bike Box(單車箱)特價,當時因郵寄單車的問題傷腦筋,莫名奇妙訂了一個,不過這個箱子還附上一個鋁製的車架,只要把前後輪拆下,車頭向下轉,Stem, Seatpost, Pedals都不用拆就可以裝下整台車,剩下的空間還可以放下pump、頭盔、鞋子和衣服,唯一的缺點就是箱子有51寸長,在機場接送要大車才裝的下,不過以後有人要租的話,一星期只要CND$40,拜托捧場喔!


車子和Pump都放進去了,還有很多空位。

   咱們的阿Ming哥更勝一籌,不需考慮單車的運送問題,直接在Competitive Cyclist租了台價值美金8,000元的Pinarello Prince,一週的租金連UPS運費只要$300,還值得一提的是它包裝的紙箱,可以將整台單車安全的固定住,不輸給我買的Bike Box,日後想到美國騎車的朋友,向Competitive Cyclist租車,是個不錯的選擇。

   由於阿Ming哥錯過訂票的時機,無法訂到早上九點飛LA的機票,變成飛早上六點,到機場Check in要提早一個半小時,從Coquitlam開車到機場也要一小時,阿Ming哥早上兩點就起床,他平時兩點才睡,所以等於沒有睡,真是辛苦,從溫哥華飛LA只要三小時,在LA機場租車十分便利,只要搭乘租車公司shuttle bus,便可到達租車地點,在租車公司與阿Ming哥碰頭後,裝好了行李,便向此行的目的地San Diego出發了,途經我叔叔家Arcadia市拿單車,在美國開車GPS可不能少,LA的Highway錯綜複雜,錯過一個出口,就得繞一大圈,想起兩年前到LA,沒帶GPS,只憑著Google Map印出來的地圖走,沒想到Highway施工封路,被迫改道,我馬上變成迷路羔羊,任憑路人宰割,有了上回的教訓,這回帶GPS,不過這個GPS是Best Buy特價時買的,只花了$50元,不過卻慢半拍,常常過了出口才指示,要不然就是抓不到衛星,有時還定位定到海裏,看得我當場傻眼。

   從LA開車到San Diego只需兩小時的車程,到San Diego的Double Tree hotel已是下午六點,領取Gran Fondo的號碼在五點截止,由於是第一次舉辦,在場的工作人員早已忙翻天,不過工作人員還是熱情的幫我們完成註冊,原本還有Gran Fondo的單車衣送,只剩下小號的,工作人員說會郵寄給我們,美中不足。聽Kevin說Mr Colnago在下午還親臨會場發號碼牌,如果你有Colnago的單車,還可以請Mr Colnago幫你在單車上簽名,只可惜我們晚到一步,錯失良機。坐電梯下樓,看見三位美少女要去游泳池游泳,原本想約阿Ming哥一起去,只見阿Ming哥倦容滿面,便早早向阿Ming哥告別,回到房裹,發現自己忘了帶泳褲,好不容易找到一件短褲,馬上跑到游泳池,跳下水裏,咦?人呢?只有我一人.....又白忙一場。


與Mr Colnago合影


   一早便被剌眼的陽光給喚醒,打開陽台的窗戶,清新溫暖的風迎面撲來,看著蔚藍的天空,又是一個騎車的好天氣,想到兩天前溫哥華還下雪,零下十度,這裏卻陽光普照,還有點不能適應,Gran Fondo的賽事七點開始,準備就緒,便與阿Ming哥共赴會場,由於Hotel離起點Little Italy只有三條街,不到兩分鐘就到了,有不少的Colnago迷也把他們心愛的Colnago單車騎出來亮像,CLX,C50, Extreme Power比比皆是,不過阿Ming哥的Pinarello Prince更是驚動全場,Prince的高價位眾所皆知,"Wow! Prince!" 看到女孩子們張目結舌、目瞪口呆,阿Ming哥的判斷是正確的,沒有租錯車,再與外國友人Kevin和他的朋友會合照像,便到起跑線等待出發,首先映入眼廉的是五輛Ferrari名貴跑車,單車界裏的Ferrari就是Colnago,Colnago用的carbon可是和Ferrari跑車同級,在美麗的義大利女主持人發表簡短的演說,再由Mr Colnago揮舞義大利旗,第一屆的Gran Fondo San Diego正式開始,由五輛Ferrari帶頭繞行市區五公里,San Diego的市區乾淨整齊,在途經碼頭還看見航空母艦,除了騎車看火山以外,這大概是我這輩子騎車看過最勁爆的東西了,出了市區,帶頭的第一組人立刻加快速度,還搞不懂大會的路標,只好緊跟著隊伍,路上有許多紅綠燈,如果沒跟緊,馬上就會和隊伍脫節,開頭的前30公里,跟著paceline輕鬆愉快,不過頭頂的太陽愈來愈大,時間還不到九點,感覺像下午一點,曬到不行,皮膚開始泛紅,心跳加速,開始產生無力感,在一個紅綠燈口被紅燈擋住,與帶頭的隊伍拖節,只好一人硬頂,快到40公里處還不見休息區,水壺早就沒水,看見路旁有冷飲店,想停車買水,只隨口問了在一旁休息的單車客,休息區還有多遠?他說還有兩英哩,為了省錢,只好再頂兩英哩,咦?怎麼是King of the mountain的起點,騎單車的不是朋友就是敵人,竟然被騙了,我連忙剎車,因為過了線,電腦就會開始計時,我問了管理電腦的義大利女孩,那裏可以拿水,不過她聽不懂英文,搞了半天,她給了我她的半瓶水,真是可愛,她說只要爬到山頂就有水(20km),我也顧不了那麼多,上了山再說,坡度不大還有些rolling hill,不過溫度實在太高,太陽太大,一路上停了三次,差點抽筋,總算到彈盡糧絕的情況到了第一站,救命喔...

   過了第一站以為開始下坡,又是漫長的Rolling hill,頭頂的太陽愈來愈大,抹了三次的防曬油還能感到疼痛,看見一旁的荒漠土丘,口乾舌燥,四肢無力,抬頭一看,竟有兩禿鷹在頭頂盤旋,還不時發出啼叫聲,我是哭笑不得,騎車變成禿鷹的目標,我還是第一次碰到,總算在90公里處到了第二站,第二站除了有免費的茶水還有Beer shot,就是一小杯一小杯的啤酒,啤酒果然是消暑勝品,喝了兩杯之後繼續上路,在最後一段路運氣不錯,跟著兩組team rider,輪流帶到終點(150km),差點曬成人乾,終於完成這酷熱的Gran Fondo San Diego。事後聽阿Ming哥說,大會有許多小的補水站,只是沒有牌子放在路旁,不容易發現,不過每一個都被阿Ming哥找到,阿Ming哥實在是太厲害了。在終點線等待阿Ming哥的時侯,巧遇外國友人Kevin,他早已換好衣服帶著老婆逛大街,我問他什麼時侯騎完的,怎麼會這麼快,他說他沒騎150公里,只騎了短程的70公里,早上十點半就己騎完,輕鬆愉快,還喝了免費的啤酒,什麼?有免費的啤酒,原本被他們早回來的單車手全部喝完,真是不公平,又碰到那美麗的義大利女主持人,原本想和她照張像,只不過站在她身旁,立刻矮了一截,我變成小矮人,還是不要照的好,再走到後頭,看到一系列Colnago的展示區,老車新車都有,還看見Mr Colnago蒞臨現場,報告校長,總算和Mr Colnago合影了。

Day 2 - Torrey Pine to Oceanside



   報告校長,根據Kevin的小道消息,在距離San Diego市中心約十公里的Oceanside,有條長約40公里濱海公路,可以眺望太平洋無敵海景,在與阿Ming哥商討之後,一大早便趨車前往,我們將車停在Torrey Pine的高爾夫停車場,往北的Oceanside市前進,公路兩旁都設有單車道,一路上看著碧海、藍天,和道路兩旁的棕櫚樹相互對應,由於在海邊,海風徐徐吹來,神清氣爽,路旁也有些玲瓏有趣的小房子,十足南洋風味,路的一旁還有San Diego的鐵道電車Trolley,在這美麗的海岸線,寬廣的道路,和阿Ming一路騎來,美景不斷,感覺整條路都是我們的,實在是太奢侈,從Oceanside折返,整個海岸線在右手方,不時可看到有人在衝浪,在海灘散步, 十分浪漫,沿途的景色遠遠超越前一天的Gran Fondo,難怪Kevin每兩年都要來一次,真是令人流連忘返,樂不思蜀。

Tour de Tijuana


終於到了I5 Hwy的盡頭 Mexico Tijuana

   既然來到San Diego就不能不去墨西哥Tijuana,它是墨西哥和美國加州交界最近的一個城市。從San Diego到Tijuana開車或坐電車不過30分鐘,把車停在美國邊境,走路就過了邊境。出邊境就像是出校門一樣,並没有我原先想象的緊張氣氛。我和阿Ming哥牽著單車進墨西哥,海關人員個個看的傻眼,更有反恐部隊,向我們點頭敬禮,城市中心不大,但绝大多數的商店都是以賣小纪念品為主,大小餐館随處可見。城市顯得比較凌亂,但很安全。擺攤或手拿叫賣的人也很多,好多都是未成年的兒童,無業遊民也很多,路邊也有彈吉他賣唱的Mariachi藝人,但他們從來不纠缠,如果游客拒绝買他們的東西,他們也會自行走開,我和阿Ming哥用另類的方式遊Tijuana,也引起多數人的注意,原本想在Tijuana騎一段,但是顧慮到Helen姊的安全,只好陪著一起逛大街,在路旁的餐館吃了beef taco當午餐,便宜又好吃,抬頭望去的幾處山坡上都密密麻麻的建滿了房屋。每天進出邊境的車輛和人群都很多,估計在San Diego工作的墨西哥人大多數都在Tijuana有自己的房屋,看到美國的房子和墨西哥的房子相比,有天堂與地獄的感覺。從美國過來的游客也絡繹不絕,這樣的一種狀况给這座城市提供了稳定的經濟來源。墨西哥人给我的印象颇好,他們熱情,誠實,善良。想象美國有多少房屋和公路是由墨西哥人建成的啊!粗活聚集的地方處處可見墨西哥人的身影。他們對美國的貢献是不可磨滅的。在回頭的路上,看見進入美國的邊境車子大排長龍,有12條車道,綿延兩公里,真是出美容易入美難啊!還好我們是用走的。


街頭賣藝的Mariachi

USS Midway Museum


   告別了Mexico Tijuana市,便再回到San Diego市區觀賞中途島航空母艦,中途島是第一艘鋼構飛行甲板航空母艦,以前航空母艦都是木甲板。目前除役後改為博物館及体驗營,給中小學生戶外教學用,中途島航空母艦共服役47年,是美軍服役最久的航空母艦,於1992年除役,並永久停靠聖地牙哥港口,並開放為博物館,供民眾參觀,他們給你mp3的電子導遊,只要按下參觀景點所提供的號碼,便可從耳機裏聽到解說,當然最吸引我的就是Flight Deck上各式不同的戰鬥機,直昇機,阿Ming哥一聽到要上甲板,又忍不住去拿單車,各位看倌啊!拿單車遊航空母艦的第一人 - 阿Ming哥。


報告校長,我們騎上航空母艦了!


Day 3 - Mt Glendora hill climb



   在告別San Diego的夢幻之旅後,回到Arcadia市與小叔碰面,近年來Arcadia經歷了一場巨大的人口變化。這個30年前幾乎一致是白人的城市,現在有百分之45 的亞裔 。這種轉型與台灣、中國、韓國和日本等亞洲國家日漸富強,並加上移民美國的風潮有密不可分的關係。就像是溫哥華的Richmond,自1990年初以來,越來越多的台灣及亞洲移民的企業,如大華超市、光華超市、及在台灣廣受歡迎的鼎泰豐,也在美國開分店,華人的商區陸續在Huntington Dr以南沿著Baldwin Ave附近出現。另一方面,富裕的亞裔移民也搬離移民第一站Monterey Park,而遷往較富裕的Arcadia,和附近的北San Gabriel、San Marino、South Pasadena、及Temple City。由於現在來自中國大陸移民也日益增加,加入台灣移民為主的Arcadia,使華裔人口日益成長。



鼎泰豐的小籠包,阿Ming哥讚不絕口

   在Arcadia的單車路線,經我在Google搜索的結果,以Mt Glendora和Mt Baldy為主,當我在飛機上下看Los Angeles,看見北方的山丘,不怎麼起眼,應該沒什麼好風景,不過Mt Glendora卻令我耳目一新,從我小叔家出發,和阿Ming哥從Foothill blvd直行,右轉下Mountain ave再左轉Huntington Dr,一直去再左轉Valley center ave,便開始Mt Glendora的爬坡了,開頭20公里的市區道路算是不錯的暖身,才一上山,山中的寧靜,悅耳的烏叫聲不絕於耳,一路上一輛車都沒看到,又是一個奢侈的單車行,仿俯整座山都是我們的,再爬高些看見市區愈來愈小,有如置身雲中,爬山時也見到不少單車客,不過全都是女孩子,可能是坡度不大關係,到了山脊,右半邊可遠眺Los Angeles,左半邊可看見群山環繞,山谷裏還可看見水壩,前頭還有大雪山,山林美景,爬得我都不想回家了,有機會到LA的話,一定要上Mt Glendora。

   最後還是要感謝阿Ming哥與Helen姊,以及我的小叔及其家人,讓我有個美好的單車旅程,再次謝謝他們。

Tuesday, February 24, 2009

Whistler滑雪記



各位看倌大家好:


Peak 2 Peak Gondola

   被譽為「全球10大滑雪勝地」之一的威士拿Whistler Blackcomb滑雪場位於溫哥華北部約125公里處,是北美最大的滑雪場,滑雪道多達200條!它是2010年冬季奧運會的主要場地,屆時一半以上的項目將會在此舉行。Whistler Blackcomb的滑雪活動可謂層出不窮,從Snowboarding、Cross-Country Ski、hiking、 駕駛雪車、乘直升機等,活動種類多得令人意想不到。在去年12月12日開幕的覽車PEAK 2 PEAK Gondola將Whistler山與鄰接的Blackcomb山連接起來,往返兩山之間只要11分鐘。它的覽車軌道延綿4.4公里,是全球最長的覽車系統。另外,2010年的第21屆冬季奧運會將於溫哥華舉行,大部分室外滑雪賽事,如滑雪板、越野滑雪會於Whistler舉行,而室內賽事,包括冰上曲棍球、花式溜冰、短道速滑則會在溫哥華市內場館舉行。


Boon、Winkle、Anthony -26°C in Whistler

   報告滑雪板教皇Anthony,由於全球暖化、天氣異常,溫哥華自去年入冬以來,先來個零下15度的超低溫,兩場大風雪,破近十年來紀錄,滑雪板教父Boon哥不畏風寒,帶領著教皇及魔鬼騎士Winkle來個終極"滑雪訓練",北上Whistler,在Whistler Village零下26度,到了山頂零下42度,溫度計早已破錶,沒想到教皇、教父和Winkle的內力深厚,在零下42度裏滑雪不會變成"銅像",實在是令人佩服,講起了咱們的魔鬼騎士Winkle,記得去年他動了Laser視力驕正手術,不但不用帶眼鏡,還能看見遠方的魔鬼,地上的蝸牛,今年聽Boon哥說他動了小腿的手術,竟然不用復健還能上山滑雪,上週Tri-Cities的單車行,在最後的爬坡還Attack Boon哥,報告校長威叔,我懷疑Winkle正從事人體生化改造,不知道下回他會不會裝顆人工心臟,隨時會轉型為"魔鬼終結者Winkle",真是太厲害了。


雲海前的溫哥華


雲海後的溫哥華

   寒流一過,看見山頂白雪皚皚,還以為今年會有不錯的雪可以滑,沒想太平洋高壓籠罩,數尺高的積雪在數日消溶,冰雪化為水蒸氣,溫哥華頓時成為霧都景觀,持續數十日的大霧,也將太陽幅射反射回山頂,變成山下零度,山上20度,一月上山滑雪可以不用穿雪衣,咱們的幽靈騎士Simon還特地穿上單車衣上山滑雪,我雙腳踏上滑雪板,暖風徐徐吹來,看著雲海裏的溫哥華,有如人間仙境,感覺像上了天堂,實在是太神奇了。

   加拿大的滑雪場為了吸引美國的觀光客,與美國Shell石油公司合作,只要加滿10加崙的油,就可換取Ski Free 的優待票,共有28個滑雪場可享用此優惠,不過每個滑雪場都有Blackout day,並不是整個season都可以用,Whistler的單人票價$89,在Squamish的7-11買票可省$11,用Ski Free買票,兩人同行只要$94,比去Cypress還便宜,要上山滑雪,荷包也是要顧,於是在Whistler的Blackout day之前,與Yildare一同前往素有北美小瑞士之稱Whistler Blackcomb。


幽靈騎士Simon

   自從我加入Boon哥滑雪板俱樂部,要感謝教皇Anthony和教父Boon哥的提攜,把一個不可能上山滑雪的我,變成滑雪的熱愛者,滑雪宗指在強身健體、鍛鍊毅力、增加親子互動、接近大自然,當然要有好的親子活動,自己滑雪的基本功夫要先練好,滑雪也分為兩大類,一是由教皇Anthony為首的Snowboarding,另一個是以幽靈騎士Simon為首的Skiing,我才苦練有成,Simon立刻找我挑戰,每每上大雪山,人家滑"綠色"的,我們滑"黑色"的,還不時請我吃饅頭(Moguls),如果Snowboard是刀的話,Ski就是劍,原本美好的親子活動,變成刀劍比試的場所。Simon還在今年的三月要考滑雪教練牌,他的"獨弧九式"已經練得七七八八,日後和他上山滑雪,想見他一面都難。


屠龍刀 vs 倚天劍

   由於Yildare逢週二放假,所以每到星期二便上山滑雪,便有"週二滑雪劍客"之稱,今年除了入冬的兩場大雪,不管天氣再冷,就是不下雪,在大溫的滑雪場,除了主要的滑雪道還有些積雪可滑,其餘的滑雪道樹木岩石裸露,積雪少的可憐,於是就趁著Whistler還有優待,上山滑雪,順便搭乘新蓋好的Peak 2 Peak覽車,早上起得大早,大約兩小時的車程,順利抵達Whistler Blackcomb,在整裝待發才發現忘了帶外套,還好是晴天,沒有外套依然上山,還記得去年上過Whistler,但是卻對Whistler完全沒有印象,原因是當時還不大會滑,兩隻眼睛緊盯著板子,一旁的風景看都沒看,現在幾乎不用看板,憑感覺下山,坐上Excalibur Gondola轉Excelerator lift chair,再由Glacier上7 heaven,再坐showcase T bar上了Blackcomb山頂,滑了三年的雪還沒坐過T Bar,第一次上T Bar還連摔了兩次,還被在一旁Ski的小孩齒笑,滑雪板就是和Ski不同,要先將雙腳放在板子上,等T Bar來了,立刻將T Bar放在雨腳之間,用手抓住T Bar的另一頭,順勢側身上去,只要上半身失去平衡,保證摔倒,還會被T Bar拖著走,像釣魚一樣,Ski的人坐T Bar可就簡單多了,到了Blackcomb山頂,看見雪山綿綿不絕,風景壯麗,總算沒有白活,與Yildare滑了數趟之後,便搭了Peak 2 Peak到Whistler山,從Whistler Bowl 下來碰到一路上全是饅頭(Moguls),有些饅頭裏還有沙咧(Rock),不過大饅頭小饅頭比比皆是,我扭腰、擺臀、轉滑雪板,轉到頭快暈了,Yildare轉到腿軟,他眼看不敵我的"屠龍刀",便使出他的"少林羅漢拳",發完功後,看見一旁路牌,往下滑還有3.5公里的Moguls,他又說他忘了吃Sportlegs,他投降了,報告教皇,此次Whistler山的比試,屠龍刀戰勝倚天劍,Oh Yeah!


Yildare的少林羅漢拳

Sunday, November 23, 2008

Year End Party 2008


各位看倌大家好﹕


頭獎得主 - Yinszeil Lam

   一年一度的年終聚餐又在百珍樓盛大舉行,感謝校長威叔在百忙之中籌劃這次餐會,讓學員多了一層互動的空間,美酒佳餚,熱鬧非凡,席開三桌,雖然湯裏頭又沒有魚翅,不過每道菜都令人印象深刻,和去年一樣,讓人口水直流,光是頭盤又是"潮州大凍蟹", 再來還是"茄肉老虎蝦",一模一樣的"炭烤青海肥羊架"、真是沒話說,再來又是"銀杏腐皮豬肚湯"更堪稱一絕,其中銀杏可以頂防老人痴呆症,Yildare為了解酒,一連喝了三碗,其他的菜也十分出色,Yildare還想跟我打睹最後一定是"腊肉生炒糯米飯",結果來個"蛋白蝦子炒飯",全桌嘩然,最後還出新招,厲害厲害,其中還要感謝咱們的品酒大師Michael Lam,到每桌遊走請我們喝紅酒,最近他的品酒Review幾乎停擺,我還以為他戒酒成功了,原來他近來苦練Indoor Rower,應該明年可以破世界紀錄,破紀錄歸破紀錄,酒還是要喝的,最後還有威嫂親手製做的"起司蛋糕"做為甜品,了不起,威嫂做的蛋榚每次都不同,次次都是極品,外面買不到的,不用說,現場吃了還要打包回去,校長威叔今年不頒獎,改為抽獎活動,獎品由本隊的三大教父 - 校長威叔、副校長David和Mike Dee獨家提供的單車獎品,其中校長更是大手筆,不惜巨資買了William Wheels System 30做為頭獎,其它的獎項有內胎、外胎、T-shirt、水壺,雖然獎項差距甚大,不過人人有獎,結果頭獎由咱們的阿Lam抽中,外胎有教皇Anthony, Boon哥獲得,Winkle中了內胎,氣氛十分活絡,在抽獎活動結束後,帶著威嫂的甜在心蛋榚,愉快的回家去了。

   應品酒大師要求,補上今年的Iona Time Trail,當然每年都是品酒大師Michael Lam奪冠,他的成績可是本隊動力的指標,希望他明還要繼續,蟬連三連霸主。


品酒大師Michael Lam

Oakley的軍用戰鬥眼鏡

   講起了Oakley,相信大家都知道是美國知名的太陽眼鏡公司,創建人Jim Jannard在1975年在自家的車庫自行開發摩托車手把握套,因為設計獨持而大賣,在1980首次發表第一個Goggles叫O-Frame(原本給機車騎士戴的,現在卻變成滑雪用眼鏡),在1984開始生產太陽眼鏡,並在1986年的環法賽Tour de France由當年冠軍Greg LeMond一戴而紅,騎單車戴Oakley變成專業的象微,上回去西雅圖購物,在Oakley專賣店竟然發現Oakley也生產軍用眼鏡,美國大兵真是幸福,去打戰還能戴Oakley,Si Ballistic M 2.0更是特種步隊指定款,送兩組鏡片,一黑一白,小弟我二話不說即刻買了一副,透光率十分良好,有沒有防彈,要問美國大兵才知道,報告校長,我戴上Oakley的戰鬥眼鏡,戰鬥力又提昇了。




Oakley Moutain Bike的手套- Carbon Knuckle



超人啊!你躲在那啊?

   這個全世界最大的自然水晶洞穴在墨西哥吉娃娃(Chihuahuan,沒錯!它也是吉娃娃狗的出處)沙漠中的奈卡山(Naica)300公尺下,在2000年由Industrias Peñoles公司的兩名礦公在挖掘新的隧道意外發現,真是個自然界的奇蹟,洞穴裹最大的自然水晶長達11公尺重達55公噸,巨大水晶的形成乃歸功於洞裏蘊藏豐富的無水石膏,這此水晶長的很快,因為它們被淹沒在礦物質豐富的水當中,而且水的溫度穩定,大致保持在攝氏58度上下,無水石膏在這種含有大量礦物質的水當中,就容易被分解成石膏,石膏是種柔軟的礦物質,它可以形成洞穴中的水晶。 


廁所是不是在下面?

   奈卡山中的礦物十分複雜,其中蘊藏大量的鉛、鋅和銀等金屬,在1910年礦石們曾在奈加山脈的下面發現另一個特殊的洞穴,在洞穴的牆壁上插滿巨大的劍狀水晶,人們稱之為"劍之洞"。大自然獨特的造物力量,實在是太神奇了。阿Ming哥,您還等什麼?快帶單車去吧!


一根可以賣兩百的話,媽啊!我發財了

Call of Duty 5 - 人人都可成為抗日英雄


  
  

   戰爭遊戲的大作Call of Duty總算又有新作發表,重回二戰的懷抱,設計公司放棄了己被打爛的歐洲戰場,將舞台搬到南太平洋戰區,因此這次主要的敵人,就是小日本鬼子,本次大作不但提昇視覺效果,以往開槍打死敵人,敵人不過橫屍街頭,還算留有個全屍,現在敵人被子彈打到,斷手斷腳、血肉橫飛,要保有"全屍",除非被我的刺刀捅到,遊戲中的日軍也精明了許多,不但會躲在樹上,藏在地洞裏,還會躺在地上裝死,等你靠近時就爬起來跟你近身肉搏,當然又得賞他一刀,在武器方面除了手槍、步槍、機槍,還多一支"火焰噴射槍",差不多什麼都可以燒,不過用火焰槍要注意風向,上回我亂噴亂燒,大風一吹反倒燒到自己的屁股,還有之前就只有敵人會放狗,現在自己也能放狗了。報告校長,大兵阿Kuan這幾天殺了德軍數百人,日軍數千人,外加20隻狗,兩天沒闔過眼,戰況之激烈,可歌可泣,請大家跟我一起喊口號:"打倒帝國主義!打倒日本軍閥!釣魚台是我們的......",此時老媽從旁經過,在後頭喊了一句:"兒子啊!二戰已經結束,日本人早就投降,請不要再瘋了...。阿娘喔~

Wednesday, November 19, 2008

幽靈騎士Simon的 Tour de Delta

  

各位看倌大家好:

    咱們的幽靈騎士Simon繼北溫的TCR、Mt Fromme, Whytecliff park之後,意猶未盡,在本週日搞個Tour de Delta,還記得上回阿Ming哥的TCR之旅,Eddie從家裏出發騎到Coquitlam,我還怕Eddie會搞個MCR(Many Cities Ride),沒想到這回Simon的Tour de Delta,完成了Eddie的夢想,從Richmond出發,途經New Westminster Hwy,過Annacis Island,再由Detla經Ladner,進入Tsawwassen,再過美國邊境,來個Tour de Point Roberts,不得了,沒想到幽靈騎士Simon把原本的TCR(Tri-Cities Ride)變成跨國際的TCR(Two Countries Ride),報告校長,Simon瘋了,Simon真的瘋了,希望他不要再搞個升級的MCR(Many Countries Ride),救命啊~。


幽靈騎士Simon的Tour de Delta


   看看本次Tour de Delta路線圖,酷似"眼鏡蛇",幽靈騎士Simon稱它為"Cobra Mission",全長120公里,早上九點半在我家集合出發,還要感謝Boon哥與Yildare的熱情參與,Yildare此行拿出最近添購的BMC SL01來試車,大夥一行前進過了九號路,Yildare發現前輪有怪聲,停車檢查才發現輪子左飄右飄,會碰到剎車皮,原來上回Yildare不慎炒車,輪子變型,在家自行調整,他說依他多年整車的經驗,調出99% True wheel不是難事,這次看到他前後輪飄來飄去,仍然威力不減,BMC Bike果然不同凡響,由於要去Delta要經91 Hwy,不過在Hwy上不能騎單車,必需繞經旁邊的Bike Route上Alex Fraser Bridge,Bike Route車道窄小,加上溼滑,在我手拿像機時不慎失手跌倒,屁股著地瘀青沒有流血,跟在後頭的Simon來不及剎車,索性跳車摔倒,他的Devinci飛起來壓在我的腿上,還好我有神功護體,救了Devinci一命,險遭輪子變形的下場,回神後繼續上路,在騎上Alex Fraser橋,景色十分壯觀,是世界排名第29名的巨型鋼索橋(第一名的是大陸的蘇通大橋),騎到橋中央,煙霧迷漫,有如騰雲駕霧一般,慢慢地下了橋,Tour de Delta正式開始,幽靈騎士Simon先帶領我們爬一段Centre St. Warm up,不過坡度太短,不痛不癢幫助不大,Simon為了照像,還搞了Hill climb x 2,佩服!佩服!進入Delta市區,Boon哥這回不帶我們喝豆漿,帶我們去參觀Krispy Kreme Doughnuts,一杯只要5 cent 的coffee和$1 Doughnut,感謝Boon哥的帶領,這麼超值的甜甜圈套餐,真是令人難以抗拒,這咖啡的香醇,配上甜甜的Doughnut,立刻讓人忘了騎車的感覺.....

                 

Krispy Kreme Doughnuts

   吃完美味的Doughnut即刻上路,沿十號公路接Ladner truck Road,再順著64B到34B Ave直下Tsawwassen小鎮,二十幾公里路,算是一段不錯訓練路線,從Tsawwassen的12 Ave.轉English Bluff Road有一段爬坡,又是短的可以,不足掛齒,左轉1 Ave到56街便是美國Point Roberts的關口,時間已過正午,午餐便在Tim Hortons用餐,Boon哥說趕時間,決定不出國,還是坐巴士回家,不過幽靈騎士Simon說他從來沒去過Point Roberts,為了讓他完成他的"美國夢",在告別了Boon哥後繼續上路,才過了關,鄉村道路的景色,即刻映入眼廉,Point Roberts可謂在加拿大的美國,看海水與天空連成一片,微風徐徐吹來,好不愜意,不知是不是咖啡喝的太多,吃的太少,頓時我內力反撲,屁股夾緊,開始流冷汗,雙腳不聽使換,Yildare便開始發威,幽靈騎士Simon緊跟在後,我跟在後頭,痛苦、無奈、吃力、失望、無助、頭暈、絕望,在回家的30公里路,感覺像是人間煉獄,完全靠著Yildare和Simon頂風頂著回來,時間已是下午5點,由於溫哥華入冬後日照時間短,早就漆黑一片,報告校長,120公里騎乘時間為4小時26分,休息時間2小時30分,從黎明到天黑,感覺像騎了一天,Yildare還說騎的太短不夠,還叫幽靈騎士再搞個Tour de White Rock,我的心已經涼了一半。寫到這裏還收到幽靈騎士Simon的email,各位啊!Tour de White Rock啊~...

爆胎必備工具

   騎長途的就怕爆胎,以前被教導的觀念就是爆胎即刻換上新內胎,我曾經怕爆胎還帶了三條內胎出門,帶得比Power Gel還多,記得上回與幽靈騎士Simon騎3 peaks,爆了三條胎,在pump最後一條胎時,還把Valve的頭弄斷了,在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情況下,真是欲哭無淚,求助無門,只見幽靈騎士"老神在在",不慌不忙的拿出Instant Patches把洞補上,哇塞!只花了一秒鐘,這麼好用的東西,早就該爆料給大家知道,其實要找破洞補上,不會花太多時間,現在只要一條內胎加一包Patches,又減了數百公克,提供給各位參考參考。


Instant patches

   補胎補好了,還有就是用mini pump打氣時,常因出力過猛,把Valve頭弄斷,尤其是在Performancebike買的Ultralight內胎,超容易斷頭,常常打氣打到一半頭就斷了,斷了頭就不見六塊美金,上回Yildare爆胎,拿出一個法寶Presta Valve adatper,只要在打氣前套上,不管你怎麼Pump,保証不斷頭,感謝爆胎王Yildare提供的Tips,不過最近Yildare改用米其林Michelin外胎,想看Yildare爆胎可就難了。



Presta Valve Adapter               保証Valve不斷頭   

Whytecliff Park + Cypress hill climb後記

         

   Whytecliff Park緊鄰西溫的Horseshoe Bay,它的原名是White Cliff City,在1914年由上校Albert Whyte改名為Whytecliff,現為海洋生物保護區,也是溫哥華潛水協會訓練的必經之所,首先要感謝幽靈騎士Simon盛情的邀請,幽靈騎士的準則就是一樣的路絕不騎兩遍,每次都出新招,這也就是他為什麼常常失蹤的原因,不是上山便是下海,實在是令人佩服。各位,幽靈騎士Simon的Tour de Whytecliff,請看影片,我就不多說了,各位下次再會了。